红豆薏仁粥的做法和它的功效作用

  发布时间:2025-04-03 05:27:32   作者:玩站小弟   我要评论
季节和环境的作用导致很多人体内的湿气比较严重,人体一旦湿气过重就会得各种各样的疾病,那么只有祛除湿气才能预防各种疾病,生活中有一道美食可去祛除湿气那就是--红豆薏仁粥。红豆薏仁粥的做法食材薏米仁、红小 。

红豆薏仁粥的做法和它的功效作用

季节和环境的红豆和作用导致很多人体内的湿气比较严重,人体一旦湿气过重就会得各种各样的薏仁疾病,那么只有祛除湿气才能预防各种疾病,粥的做法作用生活中有一道美食可去祛除湿气那就是功效--红豆薏仁粥。

红豆薏仁粥的红豆和做法

食材

薏米仁、红小豆、薏仁少量红枣

步骤

1、粥的做法作用将薏米与红豆洗净提前泡发(五小时以上,功效十个小时为佳);

2、红豆和泡好的薏仁薏米和红豆放入锅中,大火煮开;

3、粥的做法作用红枣洗净备用;

4、功效等汤煮沸后,红豆和加入红枣;

5、薏仁转中小火慢炖,粥的做法作用至红豆微开花熟软即可食用。

薏米红豆的功效

薏米,在中药里称“薏苡仁”,《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它可以治湿痹、利肠胃、消水肿、健脾益胃,久服轻身益气。

红豆,在中药里称作“赤小豆”,也有明显的利水、消肿、健脾胃之功效,因为它是红色的,红色入心,因此它还能补心。

现代人精神压力大,心气虚,饮食不节,运动量少,脾虚湿盛。既要祛湿,又要补心,还要健脾胃,非薏米和红豆莫属。将其熬成粥,意在使其有效成分充分为人体吸收,同时也不给脾胃造成任何负担。

关于薏米和红豆的“消肿”作用,不光指水肿,还有肥胖。在中医看来,肥胖也好,水肿也好,都意味着体内有湿。水液不能随气血流动,滞留在人体细胞之间,使人体迅速膨胀起来。水肿如此,肥胖也是如此,只不过是程度有深有浅而已。祛湿性极强的药物或食物能祛除这些滞留在人体的水液,也就能消肿。

所以,治疗水肿必用红豆,而实践证明,薏米红豆粥具有良好的减肥功效,既能减肥,又不伤身体,尤其是对于中老年肥胖者,效果尤其好。

熬薏米红豆粥的技巧和讲究

薏米很硬,红豆也很硬,因而放进锅里熬粥,大概一个小时也不烂,很浪费火(电),有时候还很可能把水熬干,造成糊底。在这里为大家推荐两种方法:

一、在锅里加足够的水,烧开后熄火,让薏米和红豆焖半个小时;然后再开火,烧开后,在焖半个小时,这样红豆粥就煮好了。

二、使用保温瓶,把薏米和红豆放进去,然后倒进去开水,塞紧瓶头焖着,每天晚上这样做好,早晨起来吃粥就可以了。

薏米红豆粥有个好处,就是怎么熬都不会发黏发稠,底下总是熬烂了的红豆和薏米,上面是淡红色的汤,而薏米和红豆的有效成分大半都在汤里。熬粥的时候,水放得多一些,这些汤可以当茶喝。如果是夏天,最好是上午就喝完,下午往往会变质。

  • Tag:

相关文章

  • 毛线拖鞋的钩法

    脱鞋每个人都需要,试想一下这样的画面,当您经过千辛万苦自己动手钩一双脱鞋给自己的心爱的人或者朋友的时候,内心肯定是十分欣喜的,尽管在钩织脱鞋的过程中很辛苦,但是送人的时候那份喜悦是别的东西没办法取代的
    2025-04-03
  • 苦瓜的养生吃法:苦瓜赶走烦热口渴

    苦瓜的养生吃法:苦瓜赶走烦热口渴苦瓜的营养苦瓜因味苦得名。含维生素C量很高84毫克/100克),此外尚有蛋白质、脂肪、糖类、钙、磷以及胡萝卜素、维生素B等营养成分。江苏苦瓜每百克含铁6.6毫克,殊为惊
    2025-04-03
  • 3种营养又美味的土豆做法

    3种营养又美味的土豆做法土豆由于好储藏,菜市上一年四季都不缺它。土豆营养丰富,美味可口,若是做菜的方法得当,就是天天吃土豆,只要能天天变出花样来,也百吃不厌。这里介绍平时常做的几样时令土豆菜,供大家参
    2025-04-03
  • 脾虚的人多吃药膳来调理 10款养胃粥的做法

    身体的吸收和消化不好,其实这就是脾虚的症状,对大家的健康影响其实还是很大的,需要大家做好预防,这样才能避免身体虚弱的症状,对大家的身体保健才有好处。脾虚会影响一个人的消化和吸收功能的,而一个人的消化吸
    2025-04-03
  • 旧衣服总是出现各种问题 教你旧衣巧变新

    衣服穿久了,难免会出现一些小问题,如起毛球或是毛线头跑出来,这时候的你是不是在犹豫,是该淘汰这些衣服重新买新的,还是修一修继续穿?作为生活达人,当然要节俭,自己动手搞定喽!和常识网一起来看看吧。1、衣
    2025-04-03
  • 脾胃不好多梳发际 调理脾胃的日常食谱推荐

    中医学认为,人体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都汇聚于头部(胃经也在其中),通过这些经络,气血通达全身。因此,脾胃不好经常便秘、腹泻、消化不良、胃口差等)的人,可常梳前发际线来调理。和常识网一起来看看吧。具体方法
    2025-04-03

最新评论